李书福溢价收购极氪的战略逻辑

发布日期:2025-08-04 点击次数:177

2025 年 7 月 15 日,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正式签署合并协议,吉利以每股 26.87 美元的价格收购极氪剩余 34.3% 的股份,交易总额达 24 亿美元。这一交易不仅标志着极氪从纽交所闪电退市,更揭开了吉利控股集团 "回归一个吉利" 战略的新篇章。作为吉利旗下高端智能电动品牌,极氪自 2021 年成立以来估值曾一度飙升至 130 亿美元,但在 2025 年私有化时市值已缩水近半。在此背景下,李书福以溢价 18.9% 的价格完成收购,其背后的战略意图值得深入剖析。

一、现象呈现:溢价收购的资本运作与战略整合

交易结构与估值演变

此次收购价格较极氪 2025 年 5 月 6 日收盘价溢价 18.9%,较 30 日加权均价溢价 25.6%。尽管极氪市值从 2023 年 A 轮融资时的 130 亿美元降至不足 70 亿美元,但吉利仍选择溢价收购,展现出对极氪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。交易资金将通过发行新股、现金储备及债务融资组合解决,其中现金支付部分占吉利汽车 2025 年一季度现金储备的 48.8%,显示出吉利对现金流管理的审慎考量。

股权结构与控制权集中

交易完成后,吉利对极氪的持股比例从 65.7% 提升至 100%,实现完全控股。这一操作消除了外部股东对战略决策的潜在影响,为极氪科技集团(极氪与领克合并后的新实体)的高效运作奠定基础。极氪科技集团计划通过两年时间实现年产销百万辆目标,其中 2025 年销量目标为 71 万辆,控制权集中将显著提升战略执行效率。

品牌整合与市场定位

极氪与领克的合并是吉利品牌战略重构的核心环节。极氪定位全球豪华科技品牌,领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,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则覆盖主流市场。这种 "金字塔式" 品牌矩阵旨在避免内部竞争,通过技术共享(如 SPA Evo 架构、浩瀚智驾系统)和供应链整合(联合采购节省数十亿元)实现协同效应。

二、动因分析:多重战略目标的交织与平衡

应对资本市场不确定性

极氪 2024 年 5 月在纽交所上市时估值 51.3 亿美元,较原计划缩水一半,上市后股价持续低迷,2025 年 5 月市值仅 66.24 亿美元。美股市场对中概股的监管压力及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,促使吉利选择私有化以规避风险。正如李书福所言,此举是 "审时度势" 的结果,通过回归港股统一上市平台,吉利可更灵活地管理投资者预期,避免短期股价波动对长期战略的干扰。

破解多品牌资源分散困局

吉利此前采用 "多生孩子好打架" 的品牌策略,但过度分散导致资源重复投入。极氪与领克合并后,研发费用率预计从 11% 降至 6%,研发投入节省 10%-20%。以智能驾驶为例,极氪自研的浩瀚智驾系统将同时赋能极氪 007 GT 和领克 900 等车型,避免技术路线重复开发。这种整合模式与大众集团 "软件定义汽车" 战略异曲同工,通过集中资源提升技术竞争力。

强化新能源转型战略支点

极氪 2024 年营收 759.13 亿元,同比增长 46.9%,但净亏损仍达 64.24 亿元。合并后,极氪的亏损将由吉利整体财务报表消化,同时其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将推动吉利港股估值重构。根据平安证券测算,极氪并表后吉利新能源销量占比将超过 30%,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这一调整与比亚迪 "全产业链垂直整合" 模式形成鲜明对比,体现出传统车企转型的差异化路径。

应对行业竞争白热化

2024 年以来,小米 SU7、特斯拉 3 高性能版等竞品密集上市,对极氪 001 等车型形成直接冲击。极氪科技集团计划 2025 年推出 5 款新车,其中 4 款为混动车型,覆盖从 25 万元到 50 万元的价格区间。同时,极氪与领克将联合开拓欧洲市场,建设 1000 个超充桩,这种 "产品矩阵 + 补能网络" 的组合拳,旨在应对特斯拉、蔚来等企业的全球竞争。

三、本质提炼:从资本运作到生态重构的战略跃迁

控制权集中与战略灵活性的再平衡

李书福通过溢价收购实现对极氪的绝对控制,表面上看是资本层面的股权整合,实则是对汽车行业 "速度制胜" 规律的深刻洞察。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,技术迭代周期已从传统汽车的 5-7 年缩短至 18-24 个月,极氪作为高端品牌需要快速决策能力。全资控股后,极氪可更高效地调用吉利集团的 SEA 浩瀚架构、雷神电混等核心技术资源,同时避免与沃尔沃等兄弟品牌的技术路线冲突。

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范式转换

吉利此次整合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横向并购,而是通过纵向价值链重构实现价值提升。以供应链为例,极氪与领克合并后将共享宁波杭州湾工厂的产能,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车制造成本。这种 "制造中台" 模式与丰田 TPS(精益生产)理念一脉相承,但融入了智能化时代的数字化要素。2024 年极氪单车研发成本为 12.3 万元,合并后预计降至 8.5 万元,这种成本优势将转化为市场竞争力。

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的生态位争夺

在 "软件定义汽车" 的时代,汽车企业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升级为生态系统的竞争。极氪科技集团计划通过 "全栈 900 伏高压架构 + 浩瀚智驾 + 超充网络" 构建技术护城河,这种布局与特斯拉的 "超充网络 + FSD+4680 电池" 生态形成对标。李书福的终极目标,是将极氪打造成吉利集团在智能电动领域的 "技术灯塔",通过技术溢出反哺吉利、领克等品牌,形成多层次的技术输出体系。

李书福溢价收购极氪的决策,本质上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关键期的战略抉择。这一操作并非简单的资本腾挪,而是通过控制权集中、资源整合和品牌重构,构建起适应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新型产业生态。在全球汽车产业 "百年未有之大变局" 中,吉利的这一战略调整为传统车企转型提供了样本:既要通过资本运作应对短期市场波动,更要以长期主义视角布局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。未来,极氪能否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,吉利能否实现从 "汽车制造商" 到 "智能出行服务商" 的跃迁,将取决于此次整合的深度与广度。这不仅是李书福个人的商业智慧考验,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突围的关键缩影。

首页
电话咨询
QQ咨询
意昂体育介绍